消费者保护
这个大体上我们做了初步测算,如果到2060年碳中和的话,2050年我们的非化石能源替代必须超过60%,甚至是70%。
该标准可选用三种前处理方式,操作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普适性。《水质 pH值的测定 电极法》(HJ 1147-2020)与《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 6920-86)相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加了电极种类。
为推进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的协同控制,规范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监测工作,我部发布《固定污染源废气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HJ 1153-2020)、《环境空气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HJ 1154-2020)等2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为首次修订,在《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的基础上,结合十余年地下水污染物监测方法的更新情况和全国实际应用经验进行修订完善,增加了监测井布设、建设和管理等适应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需求的内容滨州、保定、廊坊、开封等4个城市降尘量最大值高于9.0吨/平方千米月。2+26城市降尘量平均值均小于9.0吨/平方千米月(《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各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9.0吨/平方千米月)。西安、渭南、吕梁等3个城市降尘量最大值高于9.0吨/平方千米月。
生态环境部近日向媒体公布了2020年11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以下简称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尘监测结果。三门峡、西安、渭南等3个城市降尘量平均值同比不降反升。《意见》提出要加强快递包装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升级完善快递包装相关标准,对促进绿色包装转型升级、防治快递包装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到2022年,快递包装领域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快递包装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意见》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主线,推进快递包装产业链和供应链绿色转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院长林翎表示,快递包装废弃物可造成环境污染,加快快递包装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意见》提出,到2022年,快递包装领域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快递包装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电商和快递规范管理普遍推行,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85%。制定实施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强制性国家标准,全面建立统一规范、约束有力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
《意见》提出要加强快递包装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升级完善快递包装相关标准,对促进绿色包装转型升级、防治快递包装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资环部主任、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指出,快递包装绿色转型问题,既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也是关系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全面转型的新题、难题,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北京12月15日电 《经济参考报》记者14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邮政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加强电商和快递规范管理,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推进快递包装绿色革命作出部署在广州日前举行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说,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据介绍,46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基本实现全覆盖,分类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分类处理能力明显增强。这些城市的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已达48.3万吨,可以百分之百实现无害化处理,垃圾回收利用率平均达到30.4%,其中,上海、厦门、宁波、广州、杭州、苏州、深圳等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投放的准确率超过70%,上海超过95%。该负责人说,各地针对生活垃圾分类中存在的设施短板等突出问题,应加强分类设施建设,强化前端、中端、末端各环节的有序衔接,探索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评估机制。该负责人说,各地要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加快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规体系,细化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46个重点城市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基本全覆盖,分类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分类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再用5年左右时间,地级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系统据介绍,46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基本实现全覆盖,分类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分类处理能力明显增强。
在广州日前举行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说,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46个重点城市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基本全覆盖,分类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分类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再用5年左右时间,地级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该负责人说,各地针对生活垃圾分类中存在的设施短板等突出问题,应加强分类设施建设,强化前端、中端、末端各环节的有序衔接,探索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评估机制。这些城市的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已达48.3万吨,可以百分之百实现无害化处理,垃圾回收利用率平均达到30.4%,其中,上海、厦门、宁波、广州、杭州、苏州、深圳等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投放的准确率超过70%,上海超过95%。该负责人说,各地要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加快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规体系,细化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天风证券分析师郭丽丽参加新浪财经年度策略会,详解环保行业投资机会,环保四大机遇 百亿市场空间可期。供给端,行业当前正处于低渗透率、高集中度的行业导入期,当前阶段竞争格局并非重点,在渗透率快速提升之际,行业主要参与者或将持续受益。②垃圾分类叠加技术进步将驱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方向三:污水资源化污水再生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佳方案,可分为老三段工艺(混凝-沉淀-过滤)、生物处理技术(BAF)以及膜处理工艺,其中膜技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国产品牌具备较好的质量和较低的价格,在成本敏感度较高的商用车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望改变外资品牌主导行业的局面。
但中长期看,我们认为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三方面原因:①项目补贴资金确权后,存量补贴发放有望提速。污水资源化将打开膜工艺在污水领域的应用市场。
方向二:新能源环卫装备目前环卫装备领域新能源渗透率仅3%左右,我们认为在政策力度明显加码、制造成本持续优化的推动下,新能源环卫装备有望迎来放量,预计2025年需求量超5万辆,市场空间超300亿元。我们测算国六标准执行后载体和催化剂覆涂行业市场空间分别将达到93亿和938亿,相对于原有市场容量增长240%和156%。
③收费政策逐步完善, 垃圾处理费有望提升。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21-2025年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膜工艺总投资额为1055-2110亿,其中膜材料销售及换膜市场约333亿元。方向一:固废后补贴时代后补贴时代下,垃圾焚烧企业短期盈利能力承压。方向四:尾气后处理机动车尾气排放即将进入国六阶段,为尾气后处理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其中,济南、淄博、枣庄、东营、潍坊、济宁、泰安、日照、临沂、德州、聊城、菏泽等12市发布橙色预警,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记者从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获悉,13日伴随气象条件好转,重污染天气有望得以缓解。
截至12月10日,济南、东营、济宁3市由橙色预警升级为红色预警,烟台市由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全省除威海外已经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强力压低污染程度。
截至今天,全省除威海外已经全面启动应急预案。15到17日,大气扩散条件再次转差,我省内陆地区可能会出现一次污染程度较轻的污染过程。
此次应急响应期间,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派出16个检查组对16市开展现场督导帮扶。自12月4日起,15市相继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应急响应。随着13号较强冷空气的南下,我省空气质量有望自北向南逐步改善,预计下午会恢复至良好水平,此次污染过程结束。经预测预报分析,本次污染过程主要是因为湿度较大,大气稳定度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西南风和西北风为主的风向致使积累在上风向的污染物迅速向东部地区转移。
全省各级生态部门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4.4万余人次,检查企业3.8万余家、施工工地1.5万余个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青岛、烟台、滨州3市发布黄色预警,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另据悉,今年秋冬以来,山东曾于11月14日至17日和11月30日至12月2日出现过污染过程。各市通过在线监测、用电量监控、遥感监测等科技手段,确保减排措施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通过积极实施应急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记者12月11日从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获悉,当前山东气象扩散条件极为不利,湿度大、风速小且风向杂揉,污染物扩散层低到只有常态的五分之一,导致全省大面积重度污染。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预报员林晶晶介绍。